2022年4月14日,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赛项)校内选拔赛-决赛在小剧场落下帷幕。 艺术教育与表演系对本次比赛高度重视,且对标四川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赛事进行校内选拔,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场,采用独唱形式,分美声、民族、通俗组进行。首先本着自愿报名,经各声乐老师选送6名音乐表演或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的学生参加初赛,经过初赛后,每组排名前30%的选手进入决赛,两场评委完全不同。 决赛共分为自选曲目演唱、新谱视唱、音乐知识问答三个环节,重点考察参赛选手的演唱能力及音乐素养。比赛现场,同学们精神抖擞,全力以赴,不管是通俗组,美声组还是民族组的选手,都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台下观摩的师生也热情地为选手们加油。因为每一场比赛对于选手们来说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都是至关重要的,既增加了舞台实践经验也检验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本次比赛严格按防疫要求举行,评委和观摩师生全程佩戴好口罩,严格控制观摩人数,并间隔落座,比赛过程中不围聚,不讨论。 此次校内选拔赛的举办不仅是为省赛选拔推出优秀的参赛选手,也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的一次全面检阅,既提升了学生在声乐表演的综合能力,更促进了同学们相互学习与交流,发挥了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推进声乐教学改革和发展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通过本次竞赛为载体,以点带面,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好氛围,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022年04月20日 了解更多>
2022年4月12日,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团学会在校园内展开了“崇尚科学,防范邪教宣讲会”,由艺术设计系团学会胡毅同学上台组织演讲,内容包括崇尚科学文明,强化反邪教警示教育,在不断增强识邪、防邪、反邪意识的同时,也强化同学们的国家安全观念,群防群策,共同营造祥和、温馨、安全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广大同学的幸福感、安全感,凝心聚力,建设更加美丽的校园。 什么是邪教?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因为邪教或多或少都盗用了宗教的某些成分,甚至直接打着宗教旗号编造,传播歪理邪说,所以其在表面上与宗教有些许相似之处。但邪教不是宗教,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我国常见的邪教组织有: 法轮功,蒙骗群众数百万人。盗用佛教、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言辞术语,鼓吹可以“消业、圆满、度人”,主张生病不吃药、不就医,煽动信徒与党和政府对抗。 呼喊派,又名:神的教会、地方召会、常受教。最开始出现在美国,1979年开始向我国渗透,活动涉及全国20个省市区360个县市区,蒙骗群众20余万人,因聚会时集体大声重复呼喊“哦,主”“阿门”“阿利路亚”等而得名。1995年“呼喊派”被依法取缔。 全能神,又名:永源教会、能力主、实际神、东方闪电、女基督、全能者、七灵派,等等。以农村为主要活动地域,以农民为主要对象,活动涉及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区近千个县市区,蒙骗群众数百万人,宣扬“世界末日”,鼓吹“全能神”统治的“国度时代”已经来临,凡不信和抵制的将被“闪电”击杀,从事颠覆党和政府秘密活动和诈骗、色诱、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 而邪教的基本特征有:精神控制、大肆敛财、脱离正常社会生活、吸收儿童、缺乏理性等。主要表现在邪教缺乏理性的讨论文化:因为邪教认为自己拥有不可改变的真理,所以认为一切华体会手机版自己的教义和组织的讨论都是多余的。并且中国法律是禁止向儿童传授宗教内容的,但邪教则毫无顾忌。邪教的内部法则毫无平等可言,而信徒必须首先遵守会规。邪教还会对其信徒实行精神控制,使信徒脱离社会,这样就能使信徒失去家庭和朋友的帮助,彻底被纳入邪教内部。这种精神控制之严重,早已超出人们的想象。 邪教的辨别方法: 一看“教主”是否活着,如果所拜的“教主”是活着的人,则大体上可以怀疑是邪教; 二看所宣扬的内容,如果所宣扬的内容违背伦理道德,对抗现实社会,吹嘘“教主”无所不能,具有各种神通,要求信徒舍弃一切追随“教主”,绝对服从的,则大体上可以判定为邪教; 三看对现世的态度,邪教对生命的基本态度是弃绝、攻击,对人世的基本态度是污蔑这个世界已经坏到极点,应当破坏并尽快离开它,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 四看活动方式,邪教采用秘密结社的方式,一般实行单线联系,使用“灵名”、“暗语”,聚会活动鬼鬼祟祟,并有人望风。综合四方面的情况,就基本可以识别邪教活动了。 在现实生活中,简单地讲,让你荒了田、抛了家、弃了学去相信“神”的是邪教;宣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的是邪教;鼓吹入了“教”能治病、能消灾避难的是邪教;欺骗、威逼妇女受“教主”凌辱的是邪教;说传统宗教“过时”了,要相信新“神”的是邪教;非法聚会时鬼鬼祟祟、乱唱乱跳,甚至做出违反人伦的行为的是邪教;让你用骗人的手段诱使他人加入的是邪教;加入后不让退出的是邪教;把社会、政府、普通老百姓当成“魔”的是邪教;以“神”的名义煽动成员对抗政府的是邪教。 拒绝邪教,珍爱生命!
2022年04月12日 了解更多>
为贯彻落实《华体会手机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近期,学前教育学院的师生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进行了“一起向未来”主题活动“3•25”谐音“善爱我”,意在倡导大学生关爱自我、善待自我,以发自内心的爱与和谐来善待自己以及关爱他人及社会,共创美丽校园、和谐社会。 当下疫情形势严峻,高校实行封闭管理,困难面前,我们看到了青年志愿者的背影,感受到很多互助互爱的温暖和理解,在校园有限的空间里流动,传递的是信赖、坚持、勇敢、友爱与希望。同学们能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坚守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底线,你们是好样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关注自己的情绪,当你不快乐,有焦虑,请从接纳自己的情绪,或许他人也有同样的压力吧,然后选择有意义的活动代替它。在此,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小方法: 一、学唱一首悦人的歌曲。音乐能穿透你的日常,带给你片刻宁静,音乐能疗愈你的创伤,做一个懂你陪伴你的使者。推荐给你《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歌曲,对青年而言,未来就是希望、是憧憬、是梦想,是你今后想成为的模样。我们很多人都因为憧憬未来陷入迷茫,听一听歌曲,管住想退缩的自己。 二、参加并练习一项体育技能。关爱自我,从关爱自身健康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信心,也是宣泄不良情绪的一剂良药。 三、寻找生活中的小美好。每天日复一日的封闭式校园生活看似枯燥无味,但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好,也许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也许是身边人的灿烂微笑,又或者是一本好书、一部好剧、一个小动物。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好,但缺少发现美好的眼睛,让我们都学着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感受万物之美。 四、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是人一辈子的财富,只要内心有爱才能心怀感恩。让我们从每天“三个感恩”做起,用“谢谢”来感恩身边人,感恩身边事,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成为一个有爱的人,用爱温暖自己,用爱感化他人,用爱奉献社会。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活动,舒缓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各班的凝聚力,同时帮助学子树立善待自我、关爱他人的心理健康观念,形成共同构建美丽、和谐社会的意识。让我们的心灵多一份宽容,多一种感动,多一点坚强,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信心和敬意,让我们越过彷徨,抛掉苦恼,释放悲伤,正视失败;让心坚若磐石,矢志不渝;让心韧若缆绳,百折不挠;让心纯若水晶,涤去污秽;让心烈如火焰,点燃生命!让我们一起,感知心灵的温度,感受生命的绚烂,感恩生活的美好,从我做起,自觉践行,以青春之我,一起向未来!
2022年04月06日 了解更多>
为了进一步了解科技成果的申报程序,提高华体会手机版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提升教师科研和学术水平,深化师资队伍建设。近日,华体会手机版邀请了专业带头人景鹏教授在9教报告厅为华体会手机版教师作《科研课题申报》专题讲座。学院教育学院院长郑国庆、副院长杜文秀及100多位青年专业教师参加讲座。景教授主要从“如何申报科研课题”、 “申报书填写要求”、“专业期刊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这三点开展此次专题讲座。 华体会手机版教师也充分利用这次讲座的机会,在互动交流环节,就项目申报中的限项、依托单位等问题向教授请教,教授都一一给出了解答。让教师普遍感到收获良多,不仅明晰了科研项目的申报流程,掌握了申请书的撰写技巧,更增强了提高申报项目命中率的信心。 此次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华体会手机版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2年03月28日 了解更多>
2022年3月11日上午,文化管理学院院长段御宇,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燕珊珊,无人机教研室张超一行到广信天下传媒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洽谈。广信天下传媒是四川广播电视局和中国电信合资的国有传媒企业。广信传媒副总经理唐剑锋,艺术总监曾得盈在合作洽谈中对华体会手机版无人机专业在前期和四川电视台合作的《十年》、《中国影像方志》等项目给予了肯定,并提出此次合作基于华体会手机版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师生与其公司的“熊猫8k影视中心”就百城千屏项目等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包含8k航拍摄影设备研发改进课题,四川8k影视外景拍摄等项目,并就校企合作签约事宜进行商讨。
2022年03月21日 了解更多>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消费者权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而今年的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共促消费公平”。传媒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团学会特地组织团学会成员观影学习消费者权益日相关知识。 观影期间同学们学习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发展历史。 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于1898年。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 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 这次观影活动深刻体现了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主席罗达房·帕金所说的“人民的交往,产品的交换,技术和通信的活动等等,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并行动。” “每个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应列入世界范围的为消费者权利的保障而斗争的行列。”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重视,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而出了一份力。
2022年03月17日 了解更多>